图说:垃圾桶“小慧” 来源/采访对象供图
新民晚报讯(志愿者 洪韵佳 记者 金旻矣)说出你要扔的垃圾,无论用普通话、上海话还是崇明话,垃圾桶“小慧”都能告诉你垃圾的分类。这款“会说话的垃圾箱”由崇明工匠蔡宏波发明,目前已能识别100余种垃圾。其中,对于上海话、崇明话的识别功能,或能帮助习惯使用方言的老年人准确投放垃圾。
记者看到,“小慧”垃圾箱有四个投放口,分别对应干、湿、可回收和有害垃圾。对它说“充电电池”,它会回答“是有害垃圾”;说“骨头”,它会聪明地答“大骨头属于干垃圾,小骨头属于湿垃圾”;如果说“砖头”,它会告诉你“砖头属于建筑垃圾,不属于生活垃圾哦”。
蔡宏波说,发明“小慧”用了3个月,它能听得懂上海话、崇明话,并非易事。首先,方言中对同一种垃圾可能有不同的说法,比如“锅子”,在上海话中就有音似“gu zi”和“wo zi”两种读音。因此,要提高“小慧”对方言的识别能力,需要对方言的细致体察。
另外,不同市民对同一种垃圾还有不同认识,比如“面包”可能被某些市民称为“蛋糕”。这就需要蔡宏波及其团队在细读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前提下,根据实际用语再做微调。“一开始,每一个模块都不理想,”蔡宏波回忆道,“经过多次实践后,才有了现在的‘小慧’。”
采访时,蔡宏波道出了发明“小慧”的初衷——让老年人更轻松地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。他说,老年人在垃圾分类时面临比年轻人更大的困难,一些年轻人容易上手的垃圾分类辅助APP,他们难以熟练运用。此外,老年人的普通话不如年轻人,且更习惯使用方言。现在,蔡宏波已为语音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申报了专利,下一步想做一组干湿两分类垃圾桶,供公共场所使用。